帶動一方產蒸烤箱業的“甘肅吳仁寶”
  本報商務中心記者 周者軍
  在西和縣,說起當地紅紅火火的信用貸款馬鈴薯產業,大家都會豎起大拇指誇獎一個人:“沒有郭大權,西和的馬鈴薯不會發展到40萬畝的規模,也不會有今天這樣的活力。”
  能幹的郭大權,不光西和人誇,就連省委書記王三運都對機車借款他大加贊賞。
  今年1西裝0月30日上午,省委書記王三運率領項目觀摩團在西和縣調研。當聽了郭大權以合作社為創業平臺,做大做強西和馬鈴薯產業的彙報後,王三運對郭大權說:“你帶領鄉親們增收致富奔小康,很了不起,是咱甘肅的吳仁寶,大家都要向你學習呀。”
  一個普通農民,如何把小土豆做成了大產業?記者走近郭大權,瞭解他成就夢想的歷程。
  (一)
  中等個子、皮膚黝黑,記者見到郭大權時,他正在馬鈴薯原原種繁育車間和同事們一起除草,3000平方米的車間里,脫毒馬鈴薯原原種苗長勢旺盛。
  “這些種薯3個多月後就可上市,一粒可以賣三角五分錢,我們合作社年產1000萬粒原原種。”郭大權從土裡挖出一粒鴿子蛋大小的種薯說。
  在這一粒粒種薯的背後,飽含著郭大權做大做強西和馬鈴薯產業的執著信念,也飽含著他付出的一滴滴汗水和心血。
  今年46歲的郭大權,只上過兩年小學,17歲時到村裡的瓦廠幹活。1999年,郭大權被推選為馬寨村村委會副主任。
  看到村裡人種植的馬鈴薯賣不上好價錢,當年,郭大權開辦了一家馬鈴薯收購點,往天水販運馬鈴薯。
  為了把販運生意做大,2006年12月,郭大權拿出積攢的4.6萬元,又動員同村4位村民每人出資1000元,成立了何壩鎮馬鈴薯協會,成為全縣第一家農產品專業協會。
  有了協會,原來簡單分散的收購變成了規模收購。但是,郭大權又發現,僅有的5間庫房根本無法滿足收購馬鈴薯的存放,大量露天堆放的馬鈴薯很快發綠腐爛。
  郭大權想到了建馬鈴薯儲藏窖,他拿出5萬元,又到銀行貸了10萬元,請來工程隊,花了3個月時間,建起了能儲存1000噸馬鈴薯的地下儲藏窖。
  沒想到,7月份剛建好的儲藏窖,在連續的幾場暴雨中,被洪水沖塌了,15萬元打了水漂。
  “在家躺了一個月,要不是鎮領導鼓勵和支持,當時,我的精神徹底就垮了。當時的何壩鎮黨委書記王長才多次到我家裡,給我做思想工作,又把5000元錢送到我手上。”回憶起創業初期的艱難和鎮領導的關心,郭大權抹起了眼淚。
  怎麼辦?是就此罷手另找出路,還是重振旗鼓,東山再起?“馬跑了,還要用馬去追!”郭大權懷著對馬鈴薯事業的熾熱情懷,選擇了後者。郭大權又向銀行貸了5萬元,到鎮里爭取了30噸水泥,發動村裡的群眾,兩個月以後,新的1000噸馬鈴薯地下儲藏窖又建了起來。儲藏窖建好,正趕上馬鈴薯上市時間,郭大權和協會成員一道,用貸款收購馬鈴薯1000餘噸,並於第二年春天售出,不但還清了債務,而且還有了20餘萬元的結餘。從那以後,郭大權的事業開始蒸蒸日上。
  (二)
  2007年10月,協會出資10萬元,郭大權又貸款50萬元,吸納13名會員,以入股的方式共籌資120萬元,註冊成立了西和民旺馬鈴薯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後,郭大權的想法更多了,膽子也更大了。
  看到許多農民外出打工撂荒了地,郭大權就用每畝一年補償400斤-600斤小麥的條件,將馬寨、麥川、黃江等村的1000多畝土地租了過來,全部種上了馬鈴薯。
  2008年,郭大權用合作社掙的錢和少部分貸款,花80萬元蓋起了三層辦公樓。合作社不僅成立了董事會、財務室、辦公室等機構,還成立了民旺馬鈴薯專業合作社黨支部,郭大權任黨支部書記。
  “我是一名黨員,要帶領大家致富,就要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發揮出基層黨組織的先鋒模範作用。”郭大權說。
  經過多年的種植,西和馬鈴薯品種老化、產量低的問題凸顯出來,如何實現跨越發展,使廣大種植戶的收入明顯增加,成了擺在郭大權面前的難題。
  2008年秋天,郭大權在報紙上看到關於省農科院馬鈴薯研究所所長王一航的報道後,一夜沒睡著,第二天,他就跑到縣裡,向縣農牧局提出要請王一航到合作社傳授技藝。
  郭大權的請求感動了王一航,從那年起,王一航每年都會到民旺馬鈴薯專業合作社傳授馬鈴薯種植、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技術和知識。
  “我雖然識字不多,可我知道科技就是生產力,可以給咱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郭大權認真地說。
  在王一航的精心指導下,合作社提出了改良品種、增加產量、繁育種薯的新思路。如今,合作社主要從事脫毒種薯繁育,給縣裡種植戶供應脫毒種薯。有了品質良好的種薯,縣裡出產的商品薯每畝產量達到2000公斤,比過去的1200公斤增加了800公斤,而且價格也賣得好,收入比過去翻了一番。
  為了進一步提高西和馬鈴薯的市場競爭力,2011年,在市、縣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民旺馬鈴薯專業合作社通過申請項目,成立了隴南市馬鈴薯研發中心,聘請省農科院王一航、陸立銀兩位專家為顧問,市、縣農牧局派出18名科技特派員,常年在研發中心進行馬鈴薯品種改良、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三)
  在郭大權的苦心經營下,6年多來,民旺馬鈴薯專業合作社的會員從當初的14人發展到現在的4680人,合作社會員戶均年收入1.33萬元。合作社成為集馬鈴薯技術推廣、品種繁育、技術培訓與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農業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流轉土地3萬多畝,建成3萬畝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其中,2000畝進行原原種繁育,其餘2.8萬畝為一級良種繁育基地,年產馬鈴薯原原種1000萬粒,一級優質脫毒種薯5000噸,合作社年產值6208萬元。
  在民旺馬鈴薯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何壩、薑席、洛峪、十里等20個馬鈴薯種植鄉鎮和135個村,先後成立20個鄉級馬鈴薯專業合作社、150個村級馬鈴薯專業合作社,全縣馬鈴薯產業走上了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和社會化發展之路,馬鈴薯種植面積、產值由2006年以前的26萬畝、3億元,擴大到現在的40萬畝、6.9億元;品種也改良為隴薯系列、剋星系列、黑美人等20多個優良品種。2012年,民旺馬鈴薯專業合作社被農業部評為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進入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500強行列。“黃江”牌馬鈴薯商標被省工商局評為著名商標。
  記者在民旺馬鈴薯專業合作社的院子里看到,有馬鈴薯交易市場、組培室、瓶苗生產聯動溫室、原原種繁育車間、擴建到5000噸的儲藏窖和農業機械倉庫等設施,占地比一個足球場還大。
  農業機械倉庫里各種現代化的農業機械也讓記者吃驚不小。郭大權告訴記者,合作社組建了擁有172台(套)農機具和30名駕駛員的廣豐農機服務隊,每年播種、除草、採收,全部用的是現代化機械,解放了大量勞動力,提高了勞動效率。今年,合作社被農業部評為國家級農業機械化服務隊示範社。
  經過6年的艱苦創業,郭大權已基本實現了當初規劃的夢想——合作社發展的七個最大:全市輻射帶動作用最大的馬鈴薯專業合作社,全市生產規模最大的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全市最大的良種推廣示範基地,全市最大的農機耕作服務隊,全市最大的馬鈴薯科技培訓基地,全市最大的馬鈴薯儲藏窖,全市最大的馬鈴薯專業交易市場。
  在民旺馬鈴薯專業合作社的推動下,西和馬鈴薯的商品薯、脫毒種薯的品質越來越好,不光在隴南九縣區暢銷,還遠銷四川、陝西、河南等省,過去的“土蛋蛋”變成了山區群眾增收致富的“金蛋蛋”。而在西和馬鈴薯產業上立了“汗馬功勞”的郭大權,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2008年,他被評為隴南市十大傑出青年;2009年,他被評為甘肅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第七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2012年,他又當選為省十二屆人大代表。  (原標題:【中國夢·我的創業夢】帶動一方產業的“甘肅吳仁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ukvablp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